防禦的第一步是建立完整可觀測性:在入口收集 RPS、延遲、錯誤率與來源 IP 分佈,並在 n8n 層記錄 workflow queue 長度、worker 利用率與每個 workflow 的平均執行時間。把這些資料送到 Prometheus / CloudWatch 類的時間序列庫,並在 Grafana 建 dashboard 以利即時判讀。
在最靠近入口(API Gateway / Layer-7 LB)實施速率限制,採用令牌桶(token bucket)或漏桶(leaky bucket)演算法來平滑突發流量;同時建立動態黑白名單:對短時間內觸發高錯誤率或大量請求的 IP/範圍自動暫時封鎖,並記錄封鎖原因與持續時間。引入 per-key / per-user 行為基線能更精準分辨高流量合法用戶與攻擊來源。